在三清山下的上饶广信区,成片的蔬菜大棚如银色浪潮铺展在田垄间,海拔千米的高山梯田里蔬果青翠欲滴,智慧稻田中农机穿梭不息——这是上饶市盛邦农业有限公司勾勒出的现代农业画卷。这家2022年组建的农业企业,正以科技为笔、土地为纸,书写着赣鄱大地的农业新篇。
五基地联动,织就全域农业版图
盛邦农业的根基深植于广信区的沃土之上。从田墩镇七峰村的800亩大棚蔬果基地,到皂头镇毛棚村的500亩“旱改水”稻田;从窑山基地的时令蔬菜,到花厅镇白塔村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菜园,再到覆盖5372亩智慧大田的水稻烘干基地,五大生产基地如同珍珠般散落乡间,形成“蔬菜+粮食”的多元化产业布局。
展开剩余73%其中,田墩镇七峰村基地不仅通过发改委项目备案,更承载着江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上饶示范基地的重任。在这里,800亩设施蔬菜采用集约化育苗与水肥一体化技术,在罗绍春研究员、郭丽虹正高级农艺师等十余位专家的技术护航下,年产无公害蔬果达5000余吨,相当于为30万市民提供全年新鲜供给。而花厅镇的高山蔬菜基地,凭借高海拔、低温差的生态优势,试种的50多亩蔬菜因品质上乘迅速走红市场,如今400多亩扩建计划正稳步推进,有望复制“曾家山蔬”直供高端市场的成功路径。
科技铸魂,让种田更有“智慧范儿”
“以前种稻靠经验,现在手机当农具。”这是盛邦农业员工对智慧农业的生动描述。在皂头镇的智慧水稻基地,通过引入物联网管理平台,土壤湿度、水质指标、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,农户轻点手机即可远程调控灌溉设备,实现“精准滴灌、按需施肥”。这种数字化管理模式,不仅使2024年优质稻谷产量突破5300吨,更让每亩种植成本降低200余元,呼应了江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“节本增效”的技术推广目标。
作为被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,盛邦农业的技术底色愈发鲜明。在蔬菜基地,循环运动式苗床与全自动喷淋系统协同作业,使秧苗整齐度达95%以上,育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%;水稻种植中,借鉴无人农场的精准作业经验,通过规范行距株距优化光照条件,让每株作物都能充分生长。从育种到采收的全链条科技赋能,正是江西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”发展理念的鲜活实践。
政企携手,结出民生发展硕果
企业的成长始终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。盛邦农业与乡镇政府合作的500亩“旱改水”项目,连续两年通过验收并产出优质稻谷,让昔日旱地变身为“金粮仓”;智慧水稻基地与区绿色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,更打通了“种植-烘干-销售”的全产业链通道,推动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。
发展的红利更惠及周边群众。仅千亩大棚基地就带动800余名村民就业,人均年增收2.5万元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就业驿站”。从政策备案支持到技术专家下沉,从土地流转增收到就业岗位供给,盛邦农业用政企协作的“组合拳”,践行着江西农业“产业兴农、科技富农”的发展使命。
从山间的翠绿到田垄的金黄,从上饶的餐桌到更广阔的市场,盛邦农业正以科技为翼、以品质为核,在赣鄱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正如基地负责人李久明所言:“我们要让每一颗蔬果、每一粒稻谷,都带着科技的温度和土地的情怀。”(姚逸宁)
责编:郭子敬
发布于:福建省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