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根源于临床,没有丰富的临床,是不可能学好中医的。古代的中医一般是一个人带两三人,能够保证足够的临床时间,基本上学三年就可以独立临床。而现在我们是大学规模化培养,一个老师带几十个,甚至数百个学生,根本不可能保证足够的临床时间,况且,现在各大学普遍找不到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。缺乏了临床,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可能临床,如果真的要成为一个不错的中医,仍然需要跟师重新学习,浪费了大把的时间。
现在各中医药大学、研究所、中医院,优胜劣汰的标准是论文,这就逼着所有学习中医的学生必须迎合西方科学的标准,去做动物试验、去写用西医改造中医药的论文。这样下来,留下的所谓的“中医人才”往往都是被西方科学洗过脑的,他们没有几个真正的懂中医,学历越高,越不懂临床,中医水平越差,很多都成了中医的掘墓人。
中医从来是全科,因为它不管什么病,都是用同一种方法,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,恢复整体的管理。可我们的大学却是用西医的专科思维来培养中医,这不仅造成了中医和中药的分开,中医师不懂药,中药师不能开方,而且造成了众多中医治疗方法的分开,比如针灸成了一门独立于中医之外的学问,甚至疾病治疗也分了科,比如儿科、妇科、皮肤科、生殖科等。如此地培养中医,使之中医的疗效急剧下降。
台湾的老中医张步桃,一天竟然接诊高达100人,而一个中医院也不见得能够接诊这么多人。而张步桃诊断开方,再找两个徒弟抓药,三个人就足够了。如果放到了中医院,至少需要20-30号人,光人工成本这一块就没法比了!况且,医院需要比较大的场所,而个体只需要很小的地方即可,固定成本也低多了。甚至很多中医不需要额外的场所,只在自己家里就行了。比如,只开方不抓药,只收开方费,几乎是零投入,零成本,这谁能比啊!即使收费很少,如果水平不错,找的人多,仍然是收入不错。也正是如此,他们才有能力把中医变成仁心仁术。自解放后,中国行医的主体就逐渐从个体走向了中医院,这其实是把中医简便效廉的优势给破坏了。中医不比西医,西医是标准化治疗,规模化的医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。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,个体行医才是最适合的。一旦采用了中医院这种形式,就等于用中医之短与西医之长相对抗,败下阵来是必然的。况且,医院作为集体,挣钱就是第一目标,这就直接让仁心仁术的中医变成了一门挣钱的学问了。
现在中医的处境是众所周知的,中医人数虽多,但真正有点水平的就象中国的大熊猫,罕见得狠。更有点悲催的是,这些有点水平的还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,而是自学和师承来的。可就是如此,我们的管理者们至今也没有认识到大学培养中医的缺陷,仍然在疯狂地建立中医药大学,培养出一批一批伪中医,再这样下去,中医真的要被他们搞失传了。
国医大师裘沛然曾痛心疾首地说:现在中医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,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医,对中医学的精髓一无所知。其实,西医治不好的病,中医治好的很多。中医教育落到今天这样一个局面,实际上是自己不争气。本来,中医院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高级中医师,最低要求是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,可是现在,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,培养出来的中医简直就是废品,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,庸医也还是要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,可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。中医教育走入了误区。
国医大师焦树德则这样说: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,其实就是用西医替代中医,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,实际上就是消灭中医!
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