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同学聚会,老张喝着酒眼圈就红了。他儿子刚上大一,期中考试排年级前十,可上周突然打电话说想退学,原因是 “不会洗衣服,室友嫌他袜子臭;小组作业没人愿意跟他一组,因为他只会做题不会沟通”。
“我和他妈妈这辈子就盼他学习好,从小学到高中,洗衣做饭啥活儿都不让碰,补习班报了十几个,就为他能考个好大学。现在大学是考上了,可他连自己都照顾不了,这书读得有啥用?” 老张猛灌一口酒,满是无奈。
这场景是不是特熟悉?咱们这代家长好像都掉进了同一个怪圈:把义务教育的课本当圣旨,把分数当唯一标准,却忘了教育最该教的,是让孩子能在这世上稳稳立足的真本事。
义务教育当然重要,这咱得承认。它让每个孩子都能识文断字、算清账目、知道基本的历史地理,这是社会公平的基石,是孩子走进世界的敲门砖。可问题是,现在的义务教育像个精密的知识加工厂,把孩子按 “背知识点、做练习题、考高分” 的流程打磨,却忘了给他们装上 “生活的发动机”。
你看现在的孩子,能背出 “光合作用” 的公式,却分不清韭菜和小麦;能解出复杂的方程,却算不明白一顿饭 AA 制该付多少钱;能写出满分作文,却在被冤枉时连句完整的辩解都说不出来。课本知识学了一肚子,可真遇到生活里的坎儿,就像没上油的齿轮,转不动了。
更要命的是,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也变成了 “校外补习班”。孩子放学刚进门,就被按在书桌前刷题;周末排满奥数、英语、编程,连下楼买瓶酱油的功夫都没有。咱们总说 “家校共育”,可最后变成了学校教知识,家长逼刷题,没人管孩子会不会做人、能不能生活。
其实家庭教育的战场,从来就不在作业本上。它该是孩子的 “能力训练场”,教那些课本上学不到却能救命的本事。
第一样得教的是 “生存力”—— 自己的事儿自己扛。这不是说要去荒野求生,就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。孩子能自己煮碗面条吗?能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吗?出门能看懂公交站牌、记得带钥匙吗?我邻居家姑娘高三毕业去旅游,在高铁站把身份证弄丢了,站在大厅里哭着给妈妈打电话,因为她从没自己处理过这种事。反观我表姐家儿子,初二就会自己做番茄炒蛋,周末能自己坐地铁去图书馆,遇到点小麻烦不慌不忙,这就是练出来的底气。
第二样是 “沟通力”—— 把话说清楚,把理讲明白。多少孩子成绩拔尖,却因为嘴笨吃大亏?小组讨论插不上话,被冤枉了只会哭,想求帮忙不知道咋开口。我见过个学霸,因为同桌总借他作业抄,他不好意思拒绝又心里憋屈,最后居然闹到不想上学。其实沟通力都是从小练的:让孩子自己跟店员说 “我要这个面包”,让他试着跟邻居解释 “刚才是我不小心碰掉了花盆”,让他在家人吵架时说 “你们能不能好好说话”。这些小事练多了,孩子才不会在社交里吃闷亏。
第三样是 “抗挫力”—— 输了能爬起来,错了敢承担。考试考砸了、比赛输了、被朋友误会了,孩子是哭闹着 “我再也不试了”,还是能抹抹眼泪说 “下次我再努力”?这差别可太大了。我儿子小学时竞选班长落选,回家哭了半小时,我没说 “没关系”,而是问他 “你觉得大家为啥不选你?” 后来他自己总结 “我说话太急,没听别人意见”,第二年居然选上了。抗挫力不是天生的,是在一次次 “搞砸了再重来” 里磨出来的。
第四样是 “解决问题力”—— 遇到坎儿不喊妈,自己找办法。自行车链子掉了,是等着家长来修,还是自己学着百度教程?作业忘带了,是哭着怪妈妈没提醒,还是主动跟老师解释并补做?我同事的女儿特厉害,有次去外婆家坐错公交,居然自己找交警叔叔问路线,还打视频让外婆在站台等她,全程没慌。这就是解决问题力,比考 100 分实用多了。
可现在的问题是,咱们把培养这些能力的时间,全用来刷题了。孩子放学就被圈在书桌前,周末在补习班之间赶场,连自己系鞋带的机会都被家长 “代劳” 了。咱们总说 “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”,可能力这东西,就像学游泳,不在水里扑腾,永远学不会换气。
其实学校和家庭本该是搭伙过日子的战友,不是各干各的。学校该把知识教扎实,少布置点重复刷题的作业,多搞点让孩子动手的实践课 —— 比如学物理时修修台灯,学数学时算算账,学语文时办个小演讲。家长呢,该把紧攥的手松开点,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、自己安排时间、自己处理小矛盾。
我儿子第一次煮面条,水放少了煮成面糊,我没骂他,而是笑着说 “下次咱们记着多加点水”;他第一次自己买东西算错钱,回来懊恼半天,我跟他说 “这次记住了,下次就不会错了”。现在他不仅会做饭,还能帮我规划旅行路线,这都是在 “搞砸” 里学会的本事。
真别迷信 “分数决定一切”。那些能在社会上走得稳的人,不是因为试卷答得好,而是因为会做饭、会沟通、能扛事、敢解决问题。义务教育给孩子的是知识的 “干粮”,可家庭教育得教他们 “怎么吃干粮,怎么找水源,怎么在风雨里赶路”。
前几天看到个新闻,某高校给新生开 “生活技能课”,教叠被子、洗衣服、缝扣子,居然成了热门课。这多讽刺啊,本该在家庭里学会的本事,要到大学课堂上补。
教育这事儿,就像种庄稼。学校负责施肥浇水(教知识),家庭得负责修枝打杈(练能力),缺了哪样都长不好。别等孩子到了社会上处处碰壁,才后悔当初只盯着分数,忘了教他最基本的生存本事。
下次孩子想自己洗碗,别急着说 “你洗不干净,我来”;下次他想自己安排周末,别马上列个计划表;下次他跟朋友闹矛盾,别急着冲上去替他出头。让他自己试试,哪怕搞砸了也没关系。
毕竟,能在生活里游刃有余的孩子,走到哪儿都差不了。
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